宛城區茶庵街道前陳營村以“小田并大田”為突破口,通過土地流轉,整合閑置農機、廠房出租,壯大村集體增收,告別“無錢辦事”的窘境,加強基礎設施建設,提升村容村貌,讓全村田地“活起來”、主導產業“旺起來”、百姓“富起來”。
前陳營村被列為全區“小田并大田”試點村后,村黨支部第一時間立下“軍令狀”,一定要把這項工作干成。組織“三委”成員、黨員代表赴先進村“取經”,召開政策宣講會、座談會,通過大喇叭、微信群反復解讀政策。讓群眾理解了“并田不是收地,而是讓土地生金”。干部、黨員帶頭流轉自家土地,并挨家挨戶走訪300余次,分類施策,對有種植意愿的農戶優先承包,對觀望戶發動親友“攀親結友”解心結,最終取得了全村群眾的支持,土地全部流轉。
通過“小田并大田”,不僅實現“碎地生金、強村富民”,更讓全村群眾切切實實受益。街道黨工委、辦事處將重點項目向開展“小田并大田”好的村傾斜,實施“美麗鄉村”項目,道路鋪油、種植苗木、安裝太陽能路燈、整治坑塘、修建雙面護坡等,村莊面貌煥然一新;利用村集體收入,投入16萬元為“美麗鄉村”未覆蓋的2個自然村修建了文化廣場。同時,聚焦群眾急難愁盼,維修路燈、機井、完成災后河道清淤等,每一件實事都讓群眾看到變化、得到實惠、感到溫暖。
同時,村黨支部引導有種田意愿的農民來擴大自己的種植規模,成為新型農民,提供“保姆式服務”,通過協調電力、灌溉等難題,讓引入的大戶安心,讓本地“小大戶”放心。通過“小田并大田”,村里實現了統一種植、管理,畝均成本降低20%糧食產量增長15%,也解放了勞動力,實現了就近務工、創業戶均年收入增加2萬余元。過去“干部喊破嗓子,群眾不動步子”,如今“支部一呼百應,群眾主動參與”,黨支部的凝聚力顯著增強,加快了鄉村振興步伐。